琉璃的起源、内涵及其与玻璃之间的关系
王承遇
大连工业大学玻璃及无机新材料研究所,大连 116034
近年来,琉璃产品在国内流行,琉璃名词见诸报端、刊物、网络,还有了琉璃网站及专著,但琉璃的内涵和界定,琉璃与玻璃之间有什么关系?琉璃是否就从属于玻璃?这些均为大众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拟此进行探讨。
1 琉璃的起源
我国在西周即有了由石英砂加碱性氧化物和石灰石加热后得到含部分玻璃态的烧结体[1],根据玻璃态的多寡,称谓有不同,玻璃态少者为釉砂,玻璃态多者为玻砂,这些都是玻璃的先驱体,古籍上统称为“璆琳琅玕”,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解释,“琳”美玉也,“琅玕”似珠者,“璆琳琅玕”主要指玉石和珠宝之类饰物,包括天然玉、石、玛瑙,以及非天然的釉砂和玻砂。
琉璃一词始见于西汉桓宽的《盐铁论》中有“……而璧玉、珊瑚、瑠璃,成国之宝”。瑠璃也称琉璃,流离,《魏略》一书记载“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璃”。《魏书。大月氏传》:“某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瑠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中国大百科·轻工卷[2]
指出“琉璃原为梵语,汉代名壁琉璃,为宝石名称,青色,莹澈有光,光彩纷繁陸离,因而得名。主要产于大秦(古罗马帝国)、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但魏书记载,瑠璃是以矿石冶炼成的透明玻璃,又称颇瓈。《硅酸盐辞典》引用了许慎《说文解字》中琉璃即璧流离,胡语也,梵书言吠瑠璃,吠与璧相近。此辞典中还明确提出琉璃为Vaidurya系梵语的汉语音译[3]。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琉璃一词起源于汉代,为外来语,所指范围比较广,包括天然玉石及人工仿制品——玻璃,涂铅釉陶(如琉璃瓦),均可称琉璃。琉璃为当时玻璃的主要称谓,进口的和自制的玻璃,均称为琉璃。
宋代文献《武林旧事》中,将“琉璃”和“玻璃”称谓分开,由大食国(阿拉伯)进口的瓶称为“玻璃”,国内福州所制造的无骨灯,称为“琉璃”,故黄振发提出大约在南宋时,最早将西方进口的玻璃器称为“玻璃”,国产的称“琉璃”[1];而低温烧制的彩釉砖瓦,宋李诚的《营造法式》将其称为“琉璃瓦”。
南宋至清代虽然有很多名称,如药玉、瓘玉、罐子玉、硝子等,但使用频繁的仍为琉璃这一名称。到了清康熙35年(1696年)下诏令内务府,建立“玻璃厂”,以与制造琉璃瓦的“琉璃厂”分开,自此玻璃与琉璃两个名词含义明确不同,但有些地区琉璃这一称谓仍沿用至今[4]。
2 琉璃的内涵
在不同文献上对琉璃这一名词有不同的解释。《新华大字典》(2004年版)称“琉的本义指天然的有光宝石,又叫璧流离。后写作瑠璃或琉璃”。琉璃一词后来又指“用铝和钠的硅酸盐化合物烧制而成的釉料”[5]。《常用汉字源流字典(2010年版)》也将琉璃名称来源于一种光润的矿石[6],《新华字典(2011年第11版)》简化为“用铝和钠的硅酸盐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7]。《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则指“用某些矿物烧成的半透明釉料。常见有绿色、蓝色和金黄色等。多加在黏土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8]。《古代汉语词典》将琉璃作为(1)宝石名(2)涂釉的陶瓷名,即琉璃砖瓦[9]。此五部字(词)典的解释比较狭窄,且基本相同,琉璃为宝石名或制釉料(琉璃器或琉璃砖瓦)。
近年来出版的字典和词典,逐步扩大了琉璃的范围,如2010年出版的《古今汉语词典》将琉璃定义为①一种有色的半透明的矿石材料、②用铝和钠硅酸盐化合物烧制的釉料、③玻璃[10]。《汉字源流字典(2008年版)》琉璃定义中①、②与《古代汉语词典》相同,但第③项则指为琉璃瓦[11]。《古今汉语词典》是将玻璃包含在琉璃定义内的词典。
在一些工具书中,如《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卷(1991年版)》中提出“琉璃是以矿石冶炼成的有色透明玻璃,又称颇黎、玻黎。现在琉璃是中国传统玻璃的泛称,以区别从国外引进的现代玻璃。山东淄博和北京是中国工艺品的传统产区。传统品种有首饰、灯具、屏风、念珠、围棋子、鱼缸、花瓶、鼻烟壶、鸟兽、花球等。20世纪以来,又有花插、花果、挂屏、盆景以及模仿白玉、珊瑚、孔雀石等玉石的人物、鸟兽等”[2]。《辞海(1999年版)》将琉璃称为“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材料”[12],而2010年版《辞海》中增补为“原指一种天然宝石,后亦指用黏土、长石、石青等配制烧成的一种半透明材料,……亦指琉璃瓦”[13]。
《硅酸盐辞典》中玻璃部分和陶瓷部分均有“琉璃”辞条,但由于专业角度不同,编写人员不同,所以同一辞条在两处的解释各异。在玻璃部分“玻1820” 辞条中则扩大了“琉璃”名词的范畴,定义为“一名多指,除某些天然玉石及人工仿制品——玻璃外,敷铅釉陶及兽角半透明物亦称琉璃”。但陶瓷部分,“陶1209”辞条中,“琉璃”仅指“用于建筑及艺术装饰的带色陶器,一般以铅釉烧成。琉璃是祖国陶瓷宝库中古老珍品之一。自北魏(公元380~534)已有琉璃瓦生产,到唐代琉璃生产艺术已取卓越成就”。
《中国美术辞典(1987年版)》则将琉璃局限于陶器,提出琉璃为“陶器的一种。指以铅硝为助熔剂烧成色釉陶”[14]。《中国美术大辞典(2002年版)》[15]继承了《中国美术辞典(1987年版)》的提法,琉璃是“陶器的一种,指以铅硝为助熔剂烧成色釉陶。东周时已出现。公元4世纪初,铅釉应用于建筑物者称琉璃”。《简明陶瓷词典(1989年版)》[16]在“琉璃器”条目中包括“①指古代半透明的玻璃器。②陶胎琉璃釉制品。琉璃器的釉以铅作助熔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始见于东周时代的琉璃珠,隋、唐、宋、金日趋流行。明代的琉璃器制作十分兴盛,有琉璃建筑、琉璃供器和琉璃器皿几大类。”,虽是陶瓷词典,却将古代半透明玻璃器也包括在“琉璃器”内。
不同文献上对琉璃的内涵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仅指釉料及上釉的陶器,有的则扩大到天然玉石及玻璃器。
3 琉璃与玻璃的关系
从琉璃的起源及各种文献上对琉璃的定义来看,琉璃与玻璃密不可分,不论是釉还是玻璃器,本质上均是玻璃态,也就是琉璃应包括在玻璃范畴内,玻璃比琉璃内涵更广。玻璃是物质的一种结构状态(玻璃态),既是材料又是制品,包括平板玻璃、瓶罐玻璃、器皿玻璃、医用玻璃、艺术玻璃和装饰玻璃、电真空和电子玻璃、光学玻璃、光电子玻璃、生物玻璃、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多孔玻璃和泡沫玻璃、微晶玻璃等传统玻璃以及种类繁多的新玻璃。琉璃可作为艺术玻璃和装饰玻璃中的一个品种。
玻璃与琉璃之间也有一些区别,首先琉璃是指中国本土制造的玻璃,虽然最早是西方传入的,但经中国人多代无数年的再创造,从而成为中国特色产品,其次琉璃主要是仿珠宝、玉器,成为小批量、珍贵的艺术品、装饰品和陈设品。如佛家眼中琉璃为宗教至宝,在《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中称,东方净土(与西方极乐世界比肩)就是以净琉璃为地的世界,琉璃光可照三界之暗。佛教将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珍珠合称七宝,琉璃排名第三。道教提及仙境往往称为“琉璃仙境”[17]。至于中国的王公贵族、富豪乡绅更视琉璃为身份的象征,如战国时吴王夫差佩剑格上即嵌有三块绿色琉璃,夫差夫人墓中出土了琉璃珠;西汉墓出土琉璃仿玉片的玉衣;唐代官员出入皇室禁宫所佩带琉璃佩鱼(鱼符)是身份识别标记;宋代则将琉璃称为“药玉”作为官员玉带;清代康熙时期以宝石名称作为琉璃颜色的代名;雍正时期,以不同颜色琉璃代替官员帽上宝石顶戴,并正式列入典章制度,除一品、二品仍为亮红宝石和暗红宝石外,三品官以蓝色透明琉璃珠相当于蓝宝石顶珠,四品官以蓝色乳浊琉璃珠相当于青金色顶珠,五品官以无色透明琉璃珠相当于水晶顶珠,六品官以白色乳浊琉璃珠相当砗磲(砗磲为一种贝类,壳大而厚,有两片,略呈三角形,长可达1m,栖息于热带,产在中国海南及南海诸岛,壳可作容器或观赏,也可指比玉较次的一种石头。)民间则以琉璃为首饰,如《唐六典》卷说:“平民嫁女头上金银钗许用琉璃涂饰”[18]。
玻璃所用成分和原料品种很多,根据性能要求可采用氧化物成分(硅酸盐、硼酸盐、磷酸盐、铝酸盐、锑酸盐、砷酸盐、碲酸盐等)、非氧化物成分(卤化物、硫属化合物、硫卤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而琉璃以硅酸盐成分系统为主,包括钠钙硅酸盐、钾钙硅酸盐、钠钾铝硅酸盐、铅硅酸盐、铅钡硅酸盐成分,考虑到光泽和成形、加工的要求,琉璃大都采用中铅硅酸盐成分,高铅硅酸盐成分,铅钡硅酸盐成分,这些成分系统,具有折射率高,光泽好,熔化温度和加工温度比较低,料性长,便于进行复杂的热加工,硬度低易于雕刻。由于铅玻璃有毒且污染环境,近年来逐渐为无铅玻璃所取代。古代名贵琉璃乳浊时,用氧化砷、锡石、砷酸铅[Pb3(AsO4)2]、磷酸铅[Pb3(PO4)2]、锑酸铅[Pb3(SbO4)2]作乳浊剂,虽然效果较佳,但毒性大,且价格昂贵,目前已不再使用。
玻璃成形方法很多,有吹制、拉制、压制、压吹、压延、浇注、注射、无模自由成形、有模自由成形、转绕法、离心法、砂芯法等,有些玻璃制品只需一次成形,如平板玻璃、瓶罐玻璃、玻璃管等,成形后退火即可得到产品。琉璃形状比较复杂,成形退火后,大都还要进行热加工,如火抛光、灯工、热熔、热弯、失蜡铸造、烧结等,有的琉璃还需进行冷加工以及表面处理,常用的冷加工有切割、钻孔、研磨、抛光、刻花、喷砂雕刻、蒙砂、蚀刻,表面处理有上金(银、白金)、施釉(堆釉)、电子束加工、激光加工、离子扩散、夹膜、贴膜、镀膜、彩绘、彩印、喷绘等,成形和加工过程比较复杂。
传统玻璃(如平板、瓶罐、器皿、医用、电真空、电光源玻璃)基本上为大批量机械化生产,价格相对低廉。琉璃品种多,批量小,加工过程复杂,价格相对要高。
4 结论
综上所述,琉璃是用复杂成形和加工工艺制备的以仿珠宝、玉石为主的国产玻璃质艺术品、装饰品、陈设品。其特征为:(1)起源于仿珠宝、宝玉石,目前主要也用作仿珠宝、首饰以及宝玉石雕刻等较为珍贵的工艺品;(2)结构属玻璃态,是玻璃制品(玻璃器)的一种;(3)小批量、多品种;(4)成形和加工过程复杂;(5)中国自制的古玻璃;(6)琉璃也可作为低熔釉(如铅硅酸釉)施加陶器上,但应加注陶器名称,如琉璃瓦、琉璃建筑构件、琉璃器等。
目前琉璃的外文名词,《硅酸盐辞典》“玻1820”词条称为lapis lazuli,为天青石的中译名,此辞典的“陶1209 ”词条称为liuli,colored glaze。《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卷(1991年版)》称为“azure stone handicraft” 中文意为“天蓝色石头的手工艺品”。《汉语大辞典》称为glazed,中文意为“上釉的,似玻璃的”。笔者认为这些译名有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琉璃的内涵和特征,有些还容易为国外误解,因此不如采用琉璃起源的vaidurya,梵语音译,或汉语的拼音liuli,既说明为玻璃质,又明确不是普通玻璃,而是有特色的玻璃,但vaidurya梵语国内外懂的人很少,不易拼音和记忆,还是采用liuli 较合适,说明是中国人创制的有特色的玻璃,如外国人虽然暂时不理解,不仿在liuli后加上括号glass,即liuli(glass),注明是玻璃的一种,以后会像“gongfu(功夫)”一样逐步为外国人所接受,即使不加注玻璃,也不会为国外所误解,从而让liuli一词风行四海。
参考文献
[1]干福熹等著.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2~69
[2]中国大百科编编委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卷[M]. 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252
[3]中国硅酸盐学会编. 硅酸盐辞典[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1816
[4]王承遇、陶瑛. 玻璃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J]. 中国日用玻璃,2010,[8]:92~105
[5]新华大字典编委会编. 新华大字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784
[6]魏励主编.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53
[7]新华字典编委会编. 新华字典(第11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13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876
[9]陈夏华主编. 古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999
[10]商务印书馆辞典研究中心编. 古今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906
[11]谷衍奎主编.汉字流源字典[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1177
[12]辞海编辑委员会编. 辞海(1999版)[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470
[13]辞海编辑委员会编. 辞海(2010版)[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10:2469
[14]沈柔坚主编. 中国美术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94
[15]邵洛羊主编. 中国美术大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420
[16]汪庆正主编. 简明陶瓷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96
[17]王进编著. 琉璃[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53~158
[18]沈从文著. 玻璃史话[M].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5:3